2010年10月16日 星期六

先個人,後團體

(Sonia按,約書亞對於靈修團體和個體成員之間的議題,所謂領導者和追隨者之間的迷思的陳述,都值得大家深思面對,這裡只摘錄幾段,全文請大家自己上網看。
摘自【灵性人生】之新时代的合作方式(下)
原文見於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9e9a7b0100ls91.html)

過去,靈性組織和團體常常是情感依賴的滋生地。個體受鼓勵去將他們自己的需求、情感和覺知置於更高的整體利益之下,尤其在靈性圈子中看低個體情感曾經是很平常的事。許多光之工作者今天依然感到難於對自己的情感說YES,難於認真對待自己的情感。

這些在東西方都有深重影響的靈修體系力勸你在你之外、在人類之外尋找解脫。指導你思想、感受和行動的不是你那作為肉身指南針的直覺——它不是別的正是一個平衡的情感體——而是‘更高的原則’。

事實上,你被鼓勵放棄自己的力量和獨特性以遵從一個具有誤導性的聯合主張,一種基於壓抑個體性的團體思想,而不是個體能量自由且充滿喜悅的聚合。

與之相關聯的還有一個現象,就是許多靈性體系中的精神領袖或導師,他們宣稱自己的靈性權威,並因此合理化他們決定追隨者生活方式的行為。

並不是說所有的導師都是不好的,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人曾因著與他人分享靈性覺知的真誠願望起步,卻忽視了情感依賴陷阱的力量。

他們低估了追隨者對他們完美化和神聖化的程度,落入靈性上傲慢至尊的錯覺陷阱。他們開始相信自己的優越至尊,忽視他們‘作為人’的一面,並因此更加證實他們尚未戰勝情感依賴的陷阱,他們甚至變得依賴追隨者的敬仰和肯定。

這常常在追隨者心中留下創傷。即使他們已在某一時刻脫離了曾經從屬的群組或團體,不許為自己思考和感受、必須為更高的利益犧牲自己等信條依然在他們心中留有痕跡。

你可以在許多光之工作者身上看到這一心理遺傳。你們常常感到很難完全發自自身、發自自己內心情感地對某些情況做出反應。

對你來說,為你自己站出來以及認真對待自己的需求是一種禁忌。你們學會了和自己的情感體保持距離,依然感到很難接受內在的成長和覺知是與情感攜手而行的事實。

因為否認個人情感的重要性,你失去打開通往內心之門的鑰匙。打開通往內心之門的方法是:有意識地接受你的情感,聆聽他們傳給你的訊息,關照其中的痛苦和恐懼。

這是一條獨行之路,路上偶爾有老師、心理師或好友的幫助,但這是你個人的流動,你的選擇,你的路。

不具有權力關係的合作

當志同道合的人相遇並進入成熟的關係時,會形成不同的合作方式。它可以是愛情關係、友誼或者以將某一靈性品質帶到世間為目標的具有創造性的合作關係。

多個個體之間這種創造性的合作會導致組織的形成。此類組織基於覺知的獨立個體的合作,每個人以平等的方式發揮其天賦,這些不同的品質和能力以協同的方式聚合在一起:整體大於各部分的總和。

這樣的網路不會將協調領導的角色置於一個人身上。當然,可能會有一個人作為某些活動的組織者,但是卻完全不存在絕對意義(權力)上的領導。團體能量並非從某一點被引導,而是由聚合的個體靈感推動。

每個參與者都感到自己被靈性之流承載,這一靈性之流使不同事物在適當的時刻和適當的地點聚集:同步性。正是這靈性之流使得不存在固定權力關係的合作成為可能。

4 則留言:

  1. 我們嘗試運作新範型的靈修團隊,

    每個人為自己負責,不在情感上依賴攀附。各自行道。

    每個人平等平等,不比高下或搶位子。只有隨緣服務而己。

    一切在大我帶領下,自然流動發生。

    (Sonia只是空空,啥都不知啥都不會,不要再指望她啦)

    回覆刪除
  2. 看到這篇我的感觸很多
    我是一個情感依賴團體或個人的
    在這段時間裡,有種以服務之名獲得感情依賴之實
    感受到被需要的感覺,了解之後,願意釋放
    願意只為自己負責,願意相信大家是平等後
    可以在大我的帶領下隨順因緣,無為而為
    不再感到孤單,可以享受單獨
    這一路感謝夥伴們老師的提醒
    愛妳們的巫瑪

    回覆刪除
  3. 當我不依賴時
    我不會期待著別人給我些什麼
    也不會要求自己要做些什麼或給予別人什麼
    一切隨著當下的流動
    但仍然帶著感恩的心
    感謝空空的sonia

    愛你的達

    回覆刪除
  4. 只有這樣
    才能徹底回歸到自身
    聽到自己的內心 聽到大我的愛
    連結到小孩的感覺
    進而相信自己

    這真是很棒的學習

    阿瑪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