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3日 星期二

問與答

發問的心態有兩種,一種是,我不知道,我想問到一個答案,以讓我知道。這是提問的心態。

另一種是,我已有立場看法,怎麼對方和我的意見不一樣,明明我對他錯,所以提出問題,這是質問的心態。

提問者,因為沒有概念,有時甚至不知該怎麼問,或在情緒干擾下,問不到重點。就算別人回答了,他依然可能是困惑的。或者,回答了這個問題,他又生出更多問題,綿延不斷。

質問者,因為早有定見,不打算接受其他意見,不論怎麼回答,他只想和你爭論,用各種所知理論知識來支持自己是對的,並不真的想得到什麼答案。

其實所有問題的答案,都在自己心裡。但只有將愛發問的頭腦心智,安靜下來,才可能接收到。

頭腦不斷提問,不斷波動,卻不肯靜下來,停下來接收。它就像封閉的方盒子,沒有開口,在自身的黑暗與有限中,擔憂恐懼,來回打轉,被社會集體意識設定灌入的程式,牽著鼻子走。

現在大家都想要覺醒,想要脫離幻境,而心智頭腦的有限程式集,加上無孔不入的恐懼不安,卻成為最大的阻力。

很多脫困的方式工具被提供給人類,但頭腦會問,”我怎麼知道那是對的,有用的?””為什麼這種和那種不一樣?如果這種是對的,那種就是錯的,我怎知要怎麼選?””張三說這個好,李四說那個好,到底哪個好?”不斷泛疑,阻礙著真的去行。而所有這些問題,來自頭腦怕做錯,認為只有唯一的對,這種二元對立的線性思維,空耗著能量,卻不會有答案。

當你能回到心,問心,心會用感受讓你知道,什麼方法工具適合你用,但無關對錯。

或者,你要先嘗試過,經驗過,在這過程裡自然會得到(什麼是對你有用的)答案。

如果只是在頭腦收集知識學理,囤積資料,沒有真的拿來實踐,內化,轉化為自身的一部分,把知道當做達到,只是增長我慢無明,人家說什麼,你都”知道”(聽說過),但都沒有真的受用到。

如果是這樣,不如先停止頭腦收集知識資料的慣性,先淨空,騰出空間,多接收上天灌注的光愛,讓自己的體驗,來引導和支持自己的道途。

做不到的,不要侈言”我知道”。讓謙虛的心帶領,允許並承認自己是”不知道”的。

停止發問,多走路(行道)吧。去實踐,在實踐中,找出自己的答案。

2 則留言:

  1. 老師的提醒,往往都能切中頭腦的要害!感謝老師教導,每次的答問總是又引領我往前進一步。
    還有,五次元光愛灌注脈輪的觀想真的好神奇,今天靜心觀想時,從海底輪清出了恐懼,之後就感受到好安定好安定的能量遍佈全身...好棒喔...謝謝老師!

    回覆刪除
  2. 知道自己是被愛的,接受上天的愛,不再抗拒,療癒就會大量發生。祝福。

    回覆刪除